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青海省重症监护病房有点乱

收藏本文章

http://www.qhnews.com 来源: 西海都市报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单从字眼上就能看出它的分量,它专门收治急危重症、大手术后的病人。病房实行全程护理,不设陪护,由专职护工负责护理,定时探视,既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又能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也能显示出病房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重要性。

  青海新闻网讯 目前,青海省的重症监护病房还存在许多名不副实的情况,如省城某三级甲等医院设立的“ICU”,不但没有达到标准所要求的重症监护病房条件,而且没有专业医生,配备的是某个科室的专科医生;护士不陪护,由病人家属陪护,有的甚至连找病房护士询问情况都很困难。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病房究竟是重症监护病房还是普通病房?

  如今,“ICU”几乎已遍布省城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然而,在巨额资金投入、有效运作机制不足、医院科室经济效益等的驱动下,一些奇怪的“ICU”现象也纷纷产生:在有的医院,孕妇生完小孩也要被送进“ICU”住一天;有的医院却总在病人手术后出现危险情况时才将病人送进“ICU”;还有的医院,明明病人的癌症已到了晚期,弥留之际也被送进“ICU”。另外,有的医院根本没有达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却以“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收费。这一切,使不少市民对“ICU”产生了种种疑问:设立“ICU”有没有准入标准,到底哪些病人需要住进“ICU”?

  案例回放 救命还是浪费

  2005年11月,秦先生的父亲患肺部感染到省城某大医院就诊。在接受了3次抢救后,老人仍没有好转,肺部机能已经衰竭,没有抢救希望的时候,秦先生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不再让父亲承受痛苦,因此放弃抢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秦先生的父亲依旧住在“ICU”里,原因是他们希望老人能舒服一点,然而“ICU”每天高达数千元的费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其实,像秦先生父亲的这种情况,在“ICU”里只是接受生命支持,但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医生有口难言,连患者家属也难以作出决定。   

  病人何时该进“ICU”

  刘女士剖腹产手术顺利,但术后被送进“ICU”住了一天。她十分不解:“我又不是危重病人,为什么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乔女士前几天做了胃癌切除手术,术后被送回普通病房,术后第三天却因为突然出现并发症被送进了“ICU”。病房外,乔女士的家属听到医生们这样议论:“这样的病人,手术后不立即送到‘ICU’,现在才来!”

  那么,病人到底何时该进“ICU”,医院有没有一个标准呢?

  据了解,在“ICU”里,每张病床就应该等同于一个维持生命的通道,病床的电、气、信息等通路接口全部通过先进的功能架连接,每床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定量液体输注泵等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每张病床上还装配着实时录像监控系统,可以进行各种监控并为家属探视提供服务。

  寂静的病房内,身穿隔离服的医生和护士不停地查看和记录仪器上的数据,病人躺在以天计费的高费用病床上……这里就是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也是病人、医生与死神角力的赛场。

  错位“ICU” 该进的没进,不该进的进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我省“ICU”在收治病人问题上出现了大量的“错位”:该送的没送,或者没有在适当的时候送;不该送的却占据了有限的病床,浪费了大量金钱。这种“错位”是怎样产生的呢?

  “说到底就是钱在作怪!”一位行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据了解,目前省城某些医院科室都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如果病人进了胃肠外科,从做手术到住院康复都在同一个科室,这个科室的收入自然就高;如果手术后就将病人拱手‘送’给‘ICU’,那这个科室的收入必然大打折扣。在利益驱动下,不少普通科室都不愿意让病人在术后住进‘ICU’。”所以,如今很多医院仍未能协调好“ICU”与其他科室的关系,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设立“ICU”,却没有形成一条有效的重症患者监护通道。

  另外,有医生指出,虽然目前“ICU”住院费用能由医保报销,但医保是按病人每次入院的费用计算的,为了不超过规定额度,住进“ICU”的病人费用只能从其他科室收治病人的费用中减除。这样做的后果是,医院也不愿意让太多病人住进“ICU”,从而导致了病人“该进不进”的现象。

  不规范的“ICU” 没专科医生也设立病房

  我省的“ICU”目前存在不少设立不规范现象,不少医院投入巨资设立了“ICU”,专业的“ICU”人员配备却完全跟不上。“ICU”硬件条件容易满足,但是软件成了最大的难题。省城某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吴姓负责医师指出,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所谓的“ICU”,都只是空有硬件,医院很容易花大价钱购买到最先进的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等,但是软件,也就是相应的“ICU”专业人员根本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ICU”专业人员之所以如此“紧缺”,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是危重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缺席”。

  进“ICU”就是为了早出“ICU”

  到底什么病人才需要被收治到“ICU”呢?专家指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只有危重患者才被收治到“ICU”,其实不然。一些学者普遍认为,患者手术后如能被送进“ICU”,由专业的重症监护人员调整补液,及时术后止痛,保证病人呼吸平顺、氧气供给正常、血压血糖稳定,那么患者术后恢复将明显加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虽然住‘ICU’一天的费用非常高,但节约了之后的住院费用,两者相抵,病人实际上更省钱”。

  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ICU”

  与此相反的是,并非所有的危重病人都适合进“ICU”。“ICU”收治的应该是那种“有救治机会”的危重病人,如已经发生一个器官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或者接受完大手术后、心脏、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病人。而诸如属于老年自然死亡进程、肿瘤及其他疾病终末期、脑死亡的危重病人,是否该送入“ICU”?那些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稳定也没有潜在危险的病人,有没有必要被送入“ICU”呢?目前行业内还在讨论。有人认为,把这些病人送入“ICU”,是对患者金钱及“ICU”等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应该满足病人或家属需要,由家属来决定是否收治。

  有专家担心地指出,有的人认为“既然住‘ICU’保险,那就花多一点钱住久一点!”事实上,“病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早住进‘ICU’,而住进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早些出来!”

  专家认为,病人之所以要早进“ICU”,是因为“ICU”与其他临床医学不同,它的工作重点是维持病人正常的生理状态,保障生命所依赖的重要脏器。所以,重病患者一定要早送进“ICU”接受治疗,但另一方面,“ICU”并非是病人的“久留之地”。在“ICU”里,各种人体脏器、系统的支持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标准,在病人不需要时一定要尽早撤掉。以呼吸机为例,如果操作人员使用不当,将会对病人的肺部产生无法避免的严重损伤。

  专家态度 为“ICU”立规矩

  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危重病人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功能,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而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病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单元,它们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我省危重病医学的发展、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据悉,中华医学会的重症医学分会已经在2005年年初成立,为“ICU”制定标准,培养专业化的“ICU”医生、护士,这些工作都显得刻不容缓。专家说:“我们都十分希望,通过行业内的共同努力,使‘ICU’的建设和运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人费用的‘绿色生命岛’。”(作者:郭森)

发布人:shaoys 发布时间:2006年2月17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168.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