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走进重症监护那片“海”

收藏本文章

[提要]  读完微博,感动之余,心中对“ICU”这个集合了医院最危重病患的特殊场所有些好奇。”江荣林深信,正像重症医学学科在短期内的飞跃是数年前大多数临床学者们所无法想象的一样,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也正朝那片新“蓝海”前进。

  本报杭州4月22日讯

  见习记者 吴孟婕

  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在四季青做生意的夫妇,女儿8岁时生病进了ICU(重症监护室),一呆就是10年,每当女儿要离开这个世界,母亲总是坚持着要医生抢救,直到现在。

  读完微博,感动之余,心中对“ICU”这个集合了医院最危重病患的特殊场所有些好奇。为了揭开ICU神秘面纱,记者今天走访了杭州几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推开隔着患者与家属之间的那道“生死门”……

  “虽然重症监护室里摆满了冰冷的治疗监测仪器,但这里的‘温度’很高。”说这话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庄一渝。

  这种“温度”,看着医护人员那进出忙碌的身影,你就可以体会到:清一色的蓝色无菌隔离衣帽,“全副武装”到只留下一双眼睛,仿佛一片流动的海洋,厚厚的口罩下,是善解人意的句句关怀。

  “来,老陈,我给你翻身。”庄一渝握着一位已经陷入昏迷的老人的手,柔声说道。这样的对话方式已经成了习惯,大家都觉得病人随时可能听到,“如果他们能有一点反应,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的确,在这里,你很少听到病人说话的声音。从几个月的新生儿到80多岁的老人,他们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大出血等重症疾病做着搏斗。

  吸痰、翻身、抽血、插管……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能量,忙碌中透露着坚定。邵逸夫医院危重病医学科副主任潘孔寒说:“有人觉得ICU很‘可怕’,每个病人身上都插着不下10根管子,但正是这些管道,连接了仪器上起伏的生命曲线,是与死神赛跑的见证。”

  重症医学是一门世界范围的新兴学科。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相对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把重症医学介绍到中国。2009年1月19日,在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多了一个代号为28的新科目:重症医学科,这标志着重症医学终于被正式纳入国家医学学科管理体系。

  “ICU在与对应专科的相互配合中,使一些原本不可能治疗或不可能根治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带动和促进了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应可净说。

  近年来,在SARS、“毒奶粉”事件、地震灾害、重症H1N1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症医学从幕后走到台前,在抢救生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用浙医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方强的话说,“就像坚守在日本核电站的50位抢险队员一样,我们没有退路。”

  很多人误认为重症监护室是一个临终关怀场所,其实,重症监护室的抢救成功率并不低。“我们的收治对象原则上为各种危重的急性的可逆性疾病,这也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江荣林说。

  事实上,有着25张床位的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算上江荣林自己,只有6位专职医生。每5天轮一个夜班,值完班还要再干上半天,这样的工作强度,“吓”得许多分配到这里的应届毕业生转头离去。对此,江荣林有些无奈,但也表示理解。

  “要真正发挥ICU的作用,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规范化教学、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江荣林深信,正像重症医学学科在短期内的飞跃是数年前大多数临床学者们所无法想象的一样,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也正朝那片新“蓝海”前进。

发布人:shaoys 发布时间:2011年5月4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