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用科技与人性的光芒温暖ICU病房

收藏本文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急救部主任马朋林(右三)同急救部医护人员在抢救一位心脏休克的患者。

“机器虽然冰冷,但人应该是温暖的,如果所有的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压力也变成了一种机器,都用着一种面孔对待所有的患者,机械地执行医嘱的话,我想,很多本可以获救的危重患者也会熄灭了生命的灯光。所以,要用人性的温暖让冰冷的机器发出生命的希望之光。”
 
□本报记者 张思玮 通讯员 李杰
 
攻克SARS,营救汶川、玉树地震中的危重伤员……一支被称为“重症医疗”的队伍始终活跃在救死扶伤的前沿,挽救了无数生命奇迹。
 
统计过去10年的数据,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床位数以及医护人员数量增长了近10倍,几乎在所有的医院里,ICU的灯光永远是彻夜通明,忙碌的医护人员紧密地联系着患者家属对生命的希望。
 
“忙归忙,但是不能乱,一旦忙乱了手脚,反倒是会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帮了倒忙,忙着把患者送到太平间了。”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急救部主任马朋林反复地思考着一个问题:面对当今中国重症医疗的现状,如何保证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不仅得到有效,而且安全的救治。
 
马朋林特意向《科学时报》记者强调,“精准”两个字是重症医疗救治有效与安全的精髓。
 
“输液给药对普通患者而言,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速度等因素上下稍微波动,可能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但是对于ICU病房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每小时甚至每分钟的输液剂量、速度都需要仔细掂量,因为由此而引发的患者血压、呼吸或血糖等生命指标的波动,就可能威胁到那些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输液导致的错误中,给错药品种类占26.4% ,给药时间错误占18.1%,而给错剂量则高达36.1%。而调查者认为,个人的疏忽大意和过高的工作负荷是最主要的输液错误的原因。
 
“如果以正确给药时间上下一小时的浮动作为规范输液行为来统计的话,恐怕几乎所有的ICU病房的护士都出现过输液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ICU护士长陆翠玲说,ICU护士的相对不足,过于繁忙的工作压力是问题的根源。
 
用科技降低人员需求压力
 
马朋林说,由于普通民众缺乏对ICU的了解,ICU病房常常会被人称为“通往地狱的门口”、“死亡的前一站”。
 
的确,很多去过ICU病房的人都会被它里面的众多先进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忙碌的情景所震惊,输液泵、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包围着患者,有些患者几乎浑身都插满了管子,各种报警声音此起彼伏。护士总是在奔波中。
 
“如何让患者的家属相信患者躺在这张床上是安全的呢?毕竟那些摇摆的生命很脆弱,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很小的医疗护理错误还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马朋林认为,与输液相关的工作占护士相当大的工作量,所以输液的质量与安全应格外受到重视。
 
也许,在人力资源问题日显突出的今天,高科技设备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先进的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可一定程度减轻护理工作量,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矛盾,降低输液错误的发生率,提高重症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马朋林向记者描述了他理想中的输液管理系统:既要有简便、清晰的操作界面,还要有精确的控制与监测,同时能够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分析。“不要让我们的护士们整日忙碌在各类仪器的报警过程中,也不要让我们护士们每天用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来撰写那么多的记录,简直快让她们成文学青年、作家了,应该让科技降低人力需求,让护士到患者床旁,将护士更多的工作时间用于对患者的观察和处置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重症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
 
自1991年起就在综合ICU工作、1997年担任解放军309医院护士长的陆翠玲对重症护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危重患者从他们进入ICU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我们ICU工作人员的亲人。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的患者都要一视同仁。我们要用道德、良心和智慧为这些危重患者服务,尊重患者,敬畏生命。
 
陆翠玲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义务。“否则,我们就不配选择护士这个职业,更不配穿这身白大褂。虽然每个护士下班的时候都会感到很疲惫,并且不知道今夜是否还要加班,但每当看到经过千辛万苦救治的患者能够在这里平安地转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心里就会有种莫大的成就感。因为患者灿烂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送给其亲属最美的“艺术品”。
 
然而,ICU的护理人员也时常会遇到患者的不幸离去。“如果我们已经尽了100%的努力,还是没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那患者亲属也会理解的,因为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我们要尊重科学。”陆翠玲说,哪怕是患者只能存活一分钟,她们都要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有尊严、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陆翠玲认为,工作在ICU病房的护士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的是智慧。“我们是重症护理人员,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生命线与我们的护理质量紧密相连。我们是生命线最前沿的守护者。患者生命体征的瞬时变化、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工作状态等等,我们不仅要观测,而且至少要初步理解各种参数变化所传递的含义,及时处理危险情况并报告医师。面对如此复杂的高级护理,你即便是整天对患者面带微笑,但如果护理技术水平不过关,还是会将危重患者置身于危险之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陆翠玲从管理到业务培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除了每周对科室全体护士们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她还每天多次到患者床旁检查护理质量和安全情况,并对每个护士进行个体化的指导。
 
“除了告诉她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之外,还要告诉她们如果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将是什么,让她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陆翠玲看来,增强整个护士团队的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和安全才是让患者及家属放心的保障。然而,ICU病房护士的流动性比较大,让陆翠玲感觉到了深刻的担忧。“在我们科室里,工作3年的护士,就算老护士了。经常会遇到你刚培训好一个护士,由于工作压力等问题,结果她就辞职不干了,而我们又只能从头开始培训另外一个。那些已经具有综合ICU危重患者护理经验的护士流失,真的是很可惜。十余年来,我们年年在培养新人,但现在我们工作3年以上的老护士仍不足50%。”
 
因此,对于马朋林提到的先进的输液管理系统,陆翠玲表示非常期待。“减轻护理工作量对护士意义重大。护士是天使,同样也需要关怀。不过,再好的仪器也需要人的操作,最终还是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ICU应该是温暖的
 
不管是采用先进、尖端的技术设备,还是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教授看来,在ICU病房中最重要的还是对患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给患者尽可能多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到像在家里一样,像在寝室一样。不要让患者一进到ICU病房,就感觉到已经有半只脚踏进了地狱的门口。”席修明觉得,如果可能的话,ICU病房应该把那些冰冷的机器放在一个隐藏的位置,尽量不要让患者及家属看到,缓解他们心里的恐惧感。
 
席修明承认ICU病房在救助重症患者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他依然觉得“ICU很可怕,就像一个冰冷的怪物一样”,各种颜色的灯光不停地闪烁着,时不时会传来不同的报警声音。
 
有时候,席修明会思考一个问题:患者会不会因ICU病房的环境而恐惧致死呢?
 
“机器虽然冰冷,但人应该是温暖的,如果所有的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压力也变成了一种机器,都用着一种面孔对待所有的患者,机械地执行医嘱的话,我想,很多本可以获救的危重患者也会熄灭了生命的灯光。 所以,要用人性的温暖让冰冷的机器发出生命的希望之光。”席修明坚信,不管技术再发达,设备再先进,唯有人性的光芒才会让患者感觉到生命的温暖。
发布人:zjtsb82 发布时间:2011年7月4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