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技术交流 -> 心血管专题 -> 帖子:“坚持健康宣教 实现医学价值第十三届南方心血管学术会议侧记”
收藏此帖

帖子主题:坚持健康宣教 实现医学价值第十三届南方心血管学术会议侧记

楼主:游客3424 [2011/5/1 19:03:42]
坚持健康宣教 实现医学价值第十三届南方心血管学术会议侧记
“数据显示,中国在国际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目前已经超过日本而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报告预计,到2013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发表科研论文最多的国家。但是,在衡量科研论文价值的关键指标-----引用率上,却仅有区区的4%,远低于美国的30%,也低于排名第二的英国文献引用率。其实,这个现象也出现在我国几乎每周都在召开的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术会议的价值指数,真正地将医学科研的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上,南方会的成功经验是凭借务实的学术精神”。这是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会议联合主席林曙光教授的凝练概括。
 
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以下简称南方会)经历了13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当年岭南六省一市专家发起的区域型高端学术交流论坛,发展成为紧密团结了包括河南省以南的中国南方15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医学界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每年专程与会的海外学术同道已经扩大到了包括日澳英美等16个国家。回顾这13年的发展历程,业内人士无不赞叹:南方会是学术和谐的楷模-----不仅做到了多省市的学术平衡发展,也做到了学术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学术收获均衡,更做到了全国心血管学界同仁的和睦团结。
 
在学术主旋律上,南方会也实现了稳健的螺旋式上升态势。回眸往届,2008年度的主旋律为“预防为先  规范治疗”;2009年度的主旋律为“预防  责任  规范  行动”;2010年度的主旋律为“关注心脏疾病  关注心脏健康”;2011年度的主旋律则定调为“把健康宣教整合到临床工作中”。
 
高峰论辩与继续教育相结合
    南方会经过了13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岭南六省一市的学术交流平台,发展成为以南方15省市学术专家为核心,吸引了全国学术专家参与,并得到东南亚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展览展示平台。回首望去,尽管在学术主题和论坛设置上每年都根据国际与国内的最新热点和关注重点而变化,但永恒不变的是非常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搞花架子。
    在南方会创办之初,就明确了南方专家共同创建、共同发展的宗旨。但是,鉴于南方各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省市在会议承办接待能力上呈现不平衡状态,为了保证会议的统一形象和接待标准的稳定,过去13届的实际承办工作均坚持“学术共商与承办集中”的原则。可以说,这种务实的跨省市学术会议举办模式在实际效果上是非常成功的。
经历了13年这样一个轮回之后,南方会已经从英俊少年成长为英壮青年。为了使得南方会真正地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办下去,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既能够促进科研工作,又能够提高广大老百姓健康水平的一个医学科学大会,南方会今年在大会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一次升级-------也即,大会主席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由南方15省的联合主席轮转担任。这种组织设计不仅保持了与全国学术旋律的统一,也兼顾到了南方各省市的学科发展现状。
 当然,大会组织架构的调整只是一个刚刚的开头,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它的推行是为了将来有条件的时候,希望能够真正实现南方14个省加上港澳台三个地区轮流举办。所以在这一届就选出下一届的执行出席,同时讨论出下一届的办会地点,周而复始。相信后续承办的执行主席在筹备能力也会像接力棒一样,一届更比一届强。南方14个省加三个地区的学科带头人都承诺不再搞国际会议了,各个省只搞省级的学术会议,目的是为了培训他们省内的基础医生。
务实的另外一个体现也在于论坛内容的设置上。尽管南方会的定位是南方14个省3个地区高级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会议,但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角度,其论坛设计也应该跟临床一起挂钩,跟健康宣教挂钩。医学的最大目的应是如何保持健康,而不是如何治疗疾病。预防医学就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来预防人类疾病、延长生命、促进心理和躯体健康,在医学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因此预防医学现在也成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心血管高端会议,预防医学都是必然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药物治疗论坛上,根据中国的现实医疗资源现状,南方会也在积极地鼓励科研工作者进行基本药物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把它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研发推广在我们这个大会上去,使广大的基层医生能够用它去给老百姓治好病,不要唱一个空头的科研成果。这也是这届南方会的亮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一切从为了中国的社会能够继续走社会发展的道路的保证出发来搞好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
另外,为了带动南方各省的学科建设,光靠一年一度的南方会也是不够的。综合全国的学术会议组织现状,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综合性主题的学术会议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特定主题的高端交流和面向基层的地市级会议仍然不足。有鉴于此,南方会组委会在坚持“南方专家共同办会”宗旨的原则下,将不断探索新的办会模式,服务于整个南方地区的心血管学科发展,并积极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学科建设。
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南方会组委会计划成立一个基金会,并由包括律师、社会贤达,还有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医生参与的基金会董事会,共同对这个基金进行监督。这个基金的任务之一就是将定向的支持那些贫困的省会,赞助他们召开年会或者训练基层医生。
 
健康宣教与临床诊疗相结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最新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拥有体魄健全和身心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怎样才能帮助百姓达到心血管健康的目标呢?
林曙光教授指出:“源自《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数据显示,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血压、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的发生数将额外增长23%。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另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指出,我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病人数约1.48亿人。此外,目前中国有超过25%的成年人属于超重或者肥胖,而且其增长步伐还在加快。中国成年人超重的增长速度仅次于墨西哥,早已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甩在身后”。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也曾说过,如果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加以控制,那么改革开放以后的几乎一半的经济成果都将可能被这些重大慢性病消耗殆尽。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就医难的问题,也许会引起社会动荡。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公民都疾病缠身,那真是医疗的末日。
我们不能简单或片面地认为,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是生活方式病,仅仅是一小撮儿人管不住嘴、自我放纵的后果,这些危险因素的流行,背后隐藏着很深的社会和经济渊源。
近几年,心血管医生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涌现了一批心血管专家,他们走出大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农村,结合自己的专业为人们奉献自己的热情,如长期关注公益事业的胡大一教授、获得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孙英贤教授,团结心内外科、妇产科和超声等专业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网络的庄建教授,应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中国心血管防治提供了科学证据的顾东风教授等等。他们以身作则,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竖立了榜样。
当然,我们既不可能寄望于每个老百姓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戒烟、限盐、增加体力活动,也不可能脱离临床,花很大的功夫去做公益事业,更不应期望仅凭几句话就能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那是过度的自负。但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我们需要做的首先要自己注意远离烟草,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做出表率来带动更多的公众;然后把健康教育和临床工作结合起来,在查房、在家属探视时,多留出几分钟讲一讲危险因素,锻炼自己的口才,看看怎样叙述才能说服患者。特别是与家属的沟通尤为重要,通过一个病人教育一家人,效果最好。这样既能改善医患关系,又能起到宣教的作用。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医生的饭碗,更关乎我们为之努力的医学使命能否有实现的可能。
 
上游预防与下游治疗相结合

我们所处的世界还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对高血压的认识不断深入,新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却越来越多,高血压的控制率也难以让人满意。可以说,我们打赢了降低血压的局部战争,却输掉了征服高血压的整个战役。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即使我们服用最强的他汀类药物,我们食用高脂食品则也能抵消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
但我们想一想,在高盐饮食的情况下,血压能满意控制吗?实际上,盐摄入量是决定国人血压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天即使减少1 g盐的摄入量,其降压的效价比也优于最便宜的降压药。
关于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血压和糖尿病只能算是下游,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等等才是上游,它们导致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之后才是血脂异常、血压和糖尿病。这方面美国已经有了教训,美国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虽成效显著,明显降低了心血管死亡率,但忽视了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结果是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降幅减缓。
测量血压、血脂或血糖等指标很容易,开药也简单,国际上各类临床指南对此都有针对性的建议,但问题是限盐、体力活动、体重或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不易量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能量化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能被量化。”用这句话来描述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不过,老子也说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为广大的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命题,
医学曾经是门艺术,现代医学则向“科学主义”的方向跨进了一步。目前指导临床实践的是以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的指南,目的是通过标准的、技术化的实践来获得预期的结局,直接地转变了医疗模式。但另一方面,循证医学忽略了患者的需求,忽略了与患者相关的心理和群体的痛苦,忽略了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影响。
患者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痛苦会恐惧,拥有自己的情感,并渴望得到医生的尊重。判断是否是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基点,是看他能否给予每一名患者平等的尊重和关怀,而不仅仅是打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和癌症等疾病的烙印。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发展方向,每个选择不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广大的患者,因此,对于“如何实现医学价值”这一命题,不可能有简单的答案。但既然我们是医生,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的信念,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整合入临床工作中,让自己坚持,让患者坚持,带动患者家属的坚持。因为我们改变,他人就有可能改变。尝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很重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医生更重要。
 
吃动平衡与走路计步相结合
“尽管所有的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指南以及高血压治疗指南、降脂治疗指南和糖尿病治疗指南均强调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临床医生虽然也在向患者和百姓宣传运动的好处,并不断地开出运动处方,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改变人们静坐的生活方式是比坚持服药更难的一种行为习惯------很多人能坚持服药,而不能坚持体运动”。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对百姓生活方式的描述。
不少患者对运动存在误解,认为游泳、打球、打拳、跑步或到健身房等称才能之为体力活动,而由于诸多原因上述运动方式并不是能够很方便的得到,再加上人们的懈怠心理、懒惰情节和对运动不当受伤的担心、运动空间和时间的不便等,使运动习惯不能很好的在人群中传播。医学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且经济有效的运动方式。
资料显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狩猎及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们为了找到高质量的食物,每天必须长距离行走,平均约为20公里,因此,也就拥有了高水平的心肺适能。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显然远远低于狩猎时代人们的水平。据报道,2005年仅有不到50%的美国人达到了推荐的体力活动量-----如每天走大约2.5km即可达到该推荐活动量,但这远低于狩猎-采集时代每天20km的步行距离。而久坐行为本身则如同活动受限,可激活机体的整体代谢应激,导致机体肥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
研究显示,走路可以增加心血管体能或提高运动能力,尤其是达到中等强度(呼吸次数增加、面色发红、微汗)时,更高强度可以继续提高心血管体能。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走路同样提供了很好的训练刺激,同样增加心血管体能。走路除了可以增加体能外,充分证据显示走路具有轻度降低血压、降低体重、降低空腹胰岛素、降低血脂、减少体内脂肪含量等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尽管走路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但是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减少应用这项技能,能坐不站,能躺不坐,能坐车绝不走路,能乘电梯不走楼梯,等等现象。尽管临床医生和健康工作者的告诫对于提高人们每日行走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医学界也在积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实用工具去提高人们走路的能动性,目前最简便易行的是使用计步器。研究显示,无论对肥胖或超重人群、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成年人,通过设定步数目标并使用计步器进行自我监测,均有效提高了行走水平。而每日行走10000步具有最大的运动获益。
 
    对于为期四天,拥有57个主题论坛,835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讲者的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而言,其覆盖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的诸多最新成就的演讲内容,无论在学术的高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将是一道丰盛的学术大餐。相信在所有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南方会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心血管学科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源。


普通帖 多彩帖[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多彩帖]
标题:(50个字符以内)

回复内容

快捷键:Ctrl+Enter(提交回复)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4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