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技术交流 -> 肝病专题 -> 帖子:“肝病的诊断”
收藏此帖

帖子主题:肝病的诊断

楼主:juanjuan2006 [2006/3/30 15:43:56]
肝病的诊断
 
肝病的诊断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与体征有乏力、饮食减少、肝区疼痛、肝脾肿大或有黄疸等。急性、慢性、重型和淤胆型各有特征。甲、乙、丙、丁、戊各型均有急性及重型,乙、丙、丁有慢性,并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1.急性黄疸肝炎 潜伏期:甲型肝炎约为15~50天,乙型肝炎约为60~180天。 黄疸前期:起病一般较缓。由于病毒血症及肝脏的损害,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昏及肌肉关节酸痛等。发热多不高,约在38℃左右,同时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少数病人有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往往消化道症状较全身中毒症状更为明显,部分病人肝脏可扪及有压痛。尿胆红素试验阳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本期一般为3~5天,也有长达1周者。 黄疸期:黄疸出现后患者发热消退,胃肠道症状经短期加剧后好转,食欲也逐渐恢复,仅遗有乏力,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并且持续相当长时间。黄疸于1~2周内达到高峰,随即迅速减轻,但轻度黄疸或肉眼观察无黄疸时仍可持续数周或更长,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黄疸高峰期可暂时有灰白色粪便、皮肤瘙痒,粪及尿胆原减少等肝内胆道瘀滞表现。多数患者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少数患者脾脏也可肿大,黄疸期可以很短暂,程度很轻,也可以迁延很久不退。本期约持续2~6周。 黄疸消退后,症状也随之消失。部分患者仍有乏力、上腹部不适、易疲乏、肝脏压痛持续数周或数月。甲型病毒性肝炎95%以上在3个月内恢复,只有个别转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较慢,易转变为迁延性及慢性肝炎。

2.急性无黄疸肝炎:潜伏期与黄疸型相同,发病较黄疸型多,约占急性肝炎病例的90%以上。临床表现除无黄疸外,其他与黄疸型基本相似,但程度较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休息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而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迁延性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3.慢性迁延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而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经常反复出现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胁痛、腹胀多气等症;肝肿大或伴压痛;肝功能检查持续或反复出现轻度异常。病程迁延为时较长,常可引起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4.慢性活动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病程在1年以上,临床表现较慢性迁延性肝炎为重。经常有倦怠、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肝区痛,有的可见关节炎、紫癜,肾炎,干燥综合征等肝外症状。病情反复多次活动,可以反复出现黄疸。病人有肝病面容,多数有蜘蛛痣、肝掌、肝脏肿大、硬度渐增,且常有明显压痛。多伴有进行性脾脏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有的可检测出自身抗体阳性及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5.胆汁瘀滞性肝炎:急性期黄疸达高峰后,长期持续不退,黄疸深,血清胆红素常在20mg%以上,粪便灰白色,皮肤发痒,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清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有肝脏肿大及压痛。黄疸虽然很深,但病人感觉良好,症状很少。本型预后良好,黄疸持续2~6个月左右,最后完全恢复,少数病程可达1年或更长。

6.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黄疸迅速加深、恶心、呕吐、肝脏缩小、伴显著肝臭。肝功能显著减退,血清谷丙转氨酶往往短期升高后迅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白蛋白和总胆固醇降低,血氨升高。常有皮肤和粘膜出血、腹水、下肢浮肿、蛋白尿等,并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狂躁、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随后即进入昏迷状态。少数病人有抽搐、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多于数日内因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或严重出血而死亡。特别重病例也可在黄疸尚未出现之前(病程7~10天时)因肝功能衰竭或严重出血而死亡。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

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0m%),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或胆碱脂酶活力明显降低。表现为高度无力及明显食欲碱退或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可有明显出血现象。

二、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测: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①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阳性;②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者;③急性期早期大便抗-HAV免疫电镜见到有抗体桥连结的HAV颗粒凝集团。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①急性期早期血清HBsAg阳性并随病情恢复好转而阴转;②急性期抗-HBc·IgM阳性,恢复期阴转;③急性HBsAg阴性,但抗-HBs或抗-HBc于发病后阴转;④双份血清甲型肝炎抗体效价无改变。 近年来,pres系统在乙肝诊断中受到重视,抗pres在潜伏期就出现,先于HBc·IgM;抗pres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后出现,此两种抗体在恢复后数个月仍可持续检出。抗pres产生于急性乙肝早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①凡确诊为急性乙肝者,于发病6个月,HBsAg血症不消退、抗-HBc效价不下降、抗-HBc不阴转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②凡慢性肝炎HBV感染指标不明显或只有抗-HBc 1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技术、ELISA染色技术进行肝内HBcAg、HBsAg检测,其中有1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肝。 HBsAg健康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病理改变,可诊断。

丙型肝炎:①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V阳性;②IgM抗-HCV为判断本型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③PCR法检测HCV-RNA 有极高的特异性和屡敏性,可用于本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丁型肝炎:急性者可测血清中HDAg、抗-HDIgM。如果抗-HDIg(总)出现,提示既往曾有感染。

戊型肝炎:血清中抗-HEV常呈阳性。本型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粪便中能检出HEV。

2.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设。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血小板也可减少。

3.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在潜伏期末即增加,但上升较缓,持续较久,在第4~8周恢复正常。慢性肝炎时可持续升高或反复不正常,有时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重症者反而下降,而黄疸及临床症状却加重,呈疸、酶分离现象,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 蛋白功能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有血清白蛋白减少,丙种球蛋白升高,形成A/G比值倒置。 色素代谢功能测定:尿胆红素及胆原检查,血清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均有助于各种性质黄疸的鉴别。 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胆碱脂酶活力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胆碱脂酶活力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明显下降。肝昏迷患者,血氨往往升高。

4.病理检查:

肝穿活检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如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

5.超声波检查:

对肝脏大小、腹水、脾脏大小以及胆道并发症等有一定价值。此外,对鉴别肝胆系统占位性病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Copyright 2000-2001 CINTCM All rights reserved
 


普通帖 多彩帖[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多彩帖]
标题:(50个字符以内)

回复内容

快捷键:Ctrl+Enter(提交回复)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85.938